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如果让精神科医生说出一种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回答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然而,并非所有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psychiatric disorder)都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你仔细研究DSM-5精神障碍的症状结构,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精神科诊断都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坚定的错误信念及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精神病性障碍的核心特征,这一点在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等疾病中很突出。然而,精神病性症状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谱系,症状可轻可重,可直白可隐晦,贯穿于大部分精神障碍中,即便其所属的门类不同。
相比而言,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所致非理性的错误信念及功能损害较为常见,幻觉则相对少见;然而,后者虽属于感知觉障碍,但却可能导致个体以思维障碍的形式对其进行解释。
面对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现实检验能力显著受损的患者,除了精神分裂症之外,还应在遵循等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其他一系列精神障碍。换言之,幻觉妄想绝非精神分裂症所特有,也并非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救命稻草」。
相当一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妄想,通常是夸大妄想,但带有偏执被害色彩的妄想及关系妄想也很常见。
尽管相比于双相障碍等,抑郁症常被视为一种「纯心境障碍」,但抑郁症的某些核心症状,包括自我贬低及无价值感,也可能严重到构成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此外,伴自杀观念者常存在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如坚定地认为「死了就是比活着强」,这种观念事实上也带有精神病性的色彩。
焦虑及惊恐发作的一个核心症状在于「噩运和/或死亡即将来临」的信念。焦虑障碍患者的恐惧往往建立在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之上,如「我一坐飞机,飞机就会掉下来,我就完蛋了」。这些患者尽管以害怕和恐惧为突出表现,进而被其他人所观察到,但其背后往往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精神病性的观念。
相当多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往往短暂且呈发作性,但即便是这样,这些症状(如关系妄想)也足以对患者的应对策略及人际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很多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功能水平良好,但其中一些人过度夸大自我重要性及自我权利,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也足以构成坚定的病态信念。其他一些人格障碍,如分裂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存在某些非理性甚至带有魔幻色彩的信念也不鲜见。
针对个人外貌(如瑕疵或长得不对称)的非真实信念位居BDD疾病结构的核心位置,也可能与精神病性症状产生交集。
众所周知,神经性厌食患者存在怕胖的超价观念;一些患者即便已瘦到恶病质的程度,仍坚定地认为自己非常胖,这种信念已达到了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可出现坚定的错误信念,进而催生了仪式化的及古怪的行为。
尽管强迫症通常是自我冲突的,患者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夹缝中深感痛苦,但病情严重的患者有时反而会变得自我和谐,与妄想类似。另一方面,强迫动作往往在非理性信念的驱动下发生,如因为手脏,所以需要不停洗手;如果门没锁,可能有人闯入甚至行凶,所以必须反复检查门锁。一些患者的此类信念已达到了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异染性脑白质退化症、亨丁顿舞蹈病、颞叶癫痫、卒中等,可伴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被害色彩的妄想、不忠妄想、Capgras综合征、二联性精神病等。这些疾病带有神经退行性的特点,而这些错误信念的出现或许反映了神经组织包括灰质及白质完整性的下降。
结语
基于上述讨论,抗精神病药(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科「无所不能」,无论单药治疗还是与其他药物联用,无论适应证内使用还是超说明书使用,几乎可以治疗上述所有精神障碍,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当多的非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精神病性色彩,甚至触发了其他一系列症状。
事实上,已有研究者探讨了基于单一维度审视精神障碍的可行性。目前而言,妄想性信念可能正是串联很多精神障碍的一条暗线——
较重的患者满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而相对较轻的个体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偶尔「不太对劲」,但没有寻求精神科的帮助。你可以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平时看上去完全正常,但却存在野蛮的迷信思想,对星座运势极端狂热,或者对各种各样毫无现实依据的不靠谱的阴谋论深信不疑。
信源:Henry A. Nasrallah. Psychosis as a common thread across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rrent Psychiatry. 2019 July;18(7):12,14
如果让精神科医生说出一种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回答很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然而,并非所有伴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psychiatric disorder)都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你仔细研究DSM-5精神障碍的症状结构,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精神科诊断都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坚定的错误信念及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是精神病性障碍的核心特征,这一点在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等疾病中很突出。然而,精神病性症状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谱系,症状可轻可重,可直白可隐晦,贯穿于大部分精神障碍中,即便其所属的门类不同。
相比而言,现实检验能力受损所致非理性的错误信念及功能损害较为常见,幻觉则相对少见;然而,后者虽属于感知觉障碍,但却可能导致个体以思维障碍的形式对其进行解释。
面对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现实检验能力显著受损的患者,除了精神分裂症之外,还应在遵循等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其他一系列精神障碍。换言之,幻觉妄想绝非精神分裂症所特有,也并非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救命稻草」。
相当一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妄想,通常是夸大妄想,但带有偏执被害色彩的妄想及关系妄想也很常见。
尽管相比于双相障碍等,抑郁症常被视为一种「纯心境障碍」,但抑郁症的某些核心症状,包括自我贬低及无价值感,也可能严重到构成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此外,伴自杀观念者常存在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如坚定地认为「死了就是比活着强」,这种观念事实上也带有精神病性的色彩。
焦虑及惊恐发作的一个核心症状在于「噩运和/或死亡即将来临」的信念。焦虑障碍患者的恐惧往往建立在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之上,如「我一坐飞机,飞机就会掉下来,我就完蛋了」。这些患者尽管以害怕和恐惧为突出表现,进而被其他人所观察到,但其背后往往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精神病性的观念。
相当多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存在典型的精神病性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往往短暂且呈发作性,但即便是这样,这些症状(如关系妄想)也足以对患者的应对策略及人际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很多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功能水平良好,但其中一些人过度夸大自我重要性及自我权利,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也足以构成坚定的病态信念。其他一些人格障碍,如分裂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存在某些非理性甚至带有魔幻色彩的信念也不鲜见。
针对个人外貌(如瑕疵或长得不对称)的非真实信念位居BDD疾病结构的核心位置,也可能与精神病性症状产生交集。
众所周知,神经性厌食患者存在怕胖的超价观念;一些患者即便已瘦到恶病质的程度,仍坚定地认为自己非常胖,这种信念已达到了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可出现坚定的错误信念,进而催生了仪式化的及古怪的行为。
尽管强迫症通常是自我冲突的,患者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夹缝中深感痛苦,但病情严重的患者有时反而会变得自我和谐,与妄想类似。另一方面,强迫动作往往在非理性信念的驱动下发生,如因为手脏,所以需要不停洗手;如果门没锁,可能有人闯入甚至行凶,所以必须反复检查门锁。一些患者的此类信念已达到了精神病性症状的程度。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异染性脑白质退化症、亨丁顿舞蹈病、颞叶癫痫、卒中等,可伴有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被害色彩的妄想、不忠妄想、Capgras综合征、二联性精神病等。这些疾病带有神经退行性的特点,而这些错误信念的出现或许反映了神经组织包括灰质及白质完整性的下降。
结语
基于上述讨论,抗精神病药(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科「无所不能」,无论单药治疗还是与其他药物联用,无论适应证内使用还是超说明书使用,几乎可以治疗上述所有精神障碍,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当多的非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精神病性色彩,甚至触发了其他一系列症状。
事实上,已有研究者探讨了基于单一维度审视精神障碍的可行性。目前而言,妄想性信念可能正是串联很多精神障碍的一条暗线——
较重的患者满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而相对较轻的个体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偶尔「不太对劲」,但没有寻求精神科的帮助。你可以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平时看上去完全正常,但却存在野蛮的迷信思想,对星座运势极端狂热,或者对各种各样毫无现实依据的不靠谱的阴谋论深信不疑。
信源:Henry A. Nasrallah. Psychosis as a common thread across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rrent Psychiatry. 2019 July;18(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