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注我们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温馨提示:我院未授权任何网站进行预约挂号,扫码以我院官网发布为准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领导信息
医院环境
设施设备
医院文化
发展历程
院训
院徽
宣传片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院内新闻
信息公开
院务公开
招标采购
招聘专栏
预/决算公开
价格公示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科室导航
科室导航
门诊科室
知名专家门诊
普通精神科门诊
青少年儿童心理门诊
睡眠心理门诊
老年精神科门诊
内科门诊
便民门诊
临床科室
普通精神科 ( 精神一科 精神二科 精神三科 )
老年精神科 ( 老年精神一科 老年精神二科(综合科) 老年精神三科(精神四科) )
睡眠心理科
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 ( 青少年儿童心理一科 青少年儿童心理二科 )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
医技科室
门诊部
医技科
精神康复科
行政科室
党办
行政办公室
纪检监察室
人事科
规划财务科
医务科
院内感染管理科
护理部
科教科
医保办
后勤保障科
保卫科
营养膳食科
内设机构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
伦理委员会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就诊服务
就诊服务
预约挂号
医保政策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住院须知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党团群工
党团群工
党风廉政
团建工作
职工之家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医校合作
继续教育
预约挂号
门诊安排
就医流程
医保政策
站内搜索
关注我们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新闻动态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患者服务
信息公开
健康科普
党风廉政
科研教学
预约挂号
医院公众号
温馨提示:我院未授权任何网站进行预约挂号,扫码以我院官网发布为准
健康科普
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节后综合征不用怕,这几个小技巧助你满血复活!
时间:2025-04-27 10:24:38

春节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转眼间,我们已告别愉快的假期,重新回到忙碌的工作岗位。节后的第一天,不少人都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状态——“春节节后综合征”。这可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和心理对假期结束的抗议。

2ae24dbe24d7283303a629a6c8d0a7c.jpg


春节节后综合征,是指春节假期结束后,人们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甚至包括不明原因的乏力、眩晕、胸闷、心慌、焦虑、失眠等。


一、它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一)生理的“抗议”

1. 睡眠紊乱: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精神萎靡、哈欠连天等症状,难以保持清醒状态。

2. 胃肠道不适:节日期间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出现的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振等。

3. 疲惫乏力:身体感觉没有“休息”,感觉很疲惫,肌肉酸痛,四肢无力。

4.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免疫力下降,感冒、上火等,身体仿佛进入了“虚弱模式”。

(二)心理上的“小情绪”

1. 焦虑烦躁:对节后的工作或者学习感觉到焦虑,担心无法完成,控制不了情绪,容易发脾气,一点小事情就可能引发烦躁情绪。

2.抑郁低落: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和动力,感觉生活和工作没有意义,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

3.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处理工作或学习事物,容易分心,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

4.压力感和紧张感:感觉压力大,仿佛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无从下手,充满紧张感。

(三)行为上的“抗拒”

1.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在工作或学习时拖延、磨蹭,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工作质量下降,学习进度停滞不前。

2.被动社交: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逃避社交活动,喜欢独自待着,对同事或同学的交流讨论表现出冷漠或抵触情绪。

3.对工作或学习抵触:出现明显的厌学、厌工情绪,找各种借口请假逃避工作、学习,对上班或上学产生恐惧心理。

4b8a07b63ccff89542bb5b13f757fc9.png

二、这几个“小技巧”让你满血复活。

(一)生理调节:给身体“充充电”

1.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前避免看刺激的视频或者剧烈的运动。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帮助清理肠胃,避免暴饮暴食,让肠胃慢慢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

(二)心理调适:给心灵“松松绑”

1. 积极暗示:给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够快速调整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2. 放松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泡澡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三)工作学习安排:给任务“理理线”

1. 合理规划:对工作或学习任务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堆积带来的压力。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容易入手的任务开始,逐步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随着状态的提升,再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四)社交互动:给生活“加点料”

1. 分享交流:与同事、同学或朋友交流假期的经历和感受,互相分享趣事,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工作和学习。

2. 参加活动: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交聚会,丰富生活内容,让自己从假期的松弛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节后上班综合征虽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调整好作息、饮食和心态,就能尽快恢复状态,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

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一直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坚持去病房化、去病耻感,以温柔的坚持,善意的坚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儿少一科咨询电话:19922250786

 



推荐文章
产生考试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
2018-03-22 00:00:00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辨别
2018-03-23 00:00:00
减压小技巧:缓解焦虑症
2018-03-23 00:00:00
神经衰弱该如何治疗
2018-03-23 16:30:49
怎样判断神经衰弱 治疗神经衰弱的药膳
2018-03-23 16:31:20
神经衰弱的饮食方法有哪些
2018-03-23 16:31:42
焦虑症自我调节方法有哪些?
2018-06-12 00:00:00
治疗神经衰弱自我锻炼治疗法
2018-06-28 00:00:00
神经衰弱导致失眠怎么办
2018-06-28 00:00:00
神经衰弱的原因
2018-06-28 00:00:00
节后综合征不用怕,这几个小技巧助你满血复活!
时间:2025-04-27 10:24:38

春节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转眼间,我们已告别愉快的假期,重新回到忙碌的工作岗位。节后的第一天,不少人都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状态——“春节节后综合征”。这可不是矫情,而是身体和心理对假期结束的抗议。

2ae24dbe24d7283303a629a6c8d0a7c.jpg


春节节后综合征,是指春节假期结束后,人们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症状,甚至包括不明原因的乏力、眩晕、胸闷、心慌、焦虑、失眠等。


一、它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一)生理的“抗议”

1. 睡眠紊乱:表现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精神萎靡、哈欠连天等症状,难以保持清醒状态。

2. 胃肠道不适:节日期间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出现的消化不良、胃痛、食欲不振等。

3. 疲惫乏力:身体感觉没有“休息”,感觉很疲惫,肌肉酸痛,四肢无力。

4.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免疫力下降,感冒、上火等,身体仿佛进入了“虚弱模式”。

(二)心理上的“小情绪”

1. 焦虑烦躁:对节后的工作或者学习感觉到焦虑,担心无法完成,控制不了情绪,容易发脾气,一点小事情就可能引发烦躁情绪。

2.抑郁低落: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兴趣和动力,感觉生活和工作没有意义,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

3.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处理工作或学习事物,容易分心,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

4.压力感和紧张感:感觉压力大,仿佛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无从下手,充满紧张感。

(三)行为上的“抗拒”

1.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在工作或学习时拖延、磨蹭,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工作质量下降,学习进度停滞不前。

2.被动社交: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逃避社交活动,喜欢独自待着,对同事或同学的交流讨论表现出冷漠或抵触情绪。

3.对工作或学习抵触:出现明显的厌学、厌工情绪,找各种借口请假逃避工作、学习,对上班或上学产生恐惧心理。

4b8a07b63ccff89542bb5b13f757fc9.png

二、这几个“小技巧”让你满血复活。

(一)生理调节:给身体“充充电”

1.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前避免看刺激的视频或者剧烈的运动。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全谷物等,帮助清理肠胃,避免暴饮暴食,让肠胃慢慢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

(二)心理调适:给心灵“松松绑”

1. 积极暗示:给予自己正面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够快速调整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2. 放松减压: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泡澡等方式,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三)工作学习安排:给任务“理理线”

1. 合理规划:对工作或学习任务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堆积带来的压力。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容易入手的任务开始,逐步进入工作或学习状态,随着状态的提升,再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四)社交互动:给生活“加点料”

1. 分享交流:与同事、同学或朋友交流假期的经历和感受,互相分享趣事,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工作和学习。

2. 参加活动: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社交聚会,丰富生活内容,让自己从假期的松弛状态中走出来,重新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和互动。

节后上班综合征虽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调整好作息、饮食和心态,就能尽快恢复状态,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中。

青少年儿童心理中心一直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坚持去病房化、去病耻感,以温柔的坚持,善意的坚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儿少一科咨询电话:19922250786

 



Copyright © 2024 - 2026 CQSJSBY.ALL
版权所有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邮编:400038
渝ICP备17016985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1935号
Copyright© 2024 - 2026CQSJSBY.ALL
版权所有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邮编:400038 渝ICP备17016985号-3 渝公网安备 500106025019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