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被误解为 “疯子”或“多重人格”,甚至与暴力挂钩。 这些刻板印象源于缺乏科学认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并非“想太多”或是性格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拨开迷雾,了解其真实面貌与护理之道。
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与遗传、大脑发育/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谷氨酸)功能失调,以及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如早年创伤、应激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幻听困扰:在周围没有相应的人或物的情况下,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
妄想连连:坚信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比如总认为自己被跟踪、被监视等。
情感淡漠:对生活失去兴趣,缺乏社交主动性,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现淡漠。
影视作品中常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描绘成“危险分子”。但实际上,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暴力倾向,反而更倾向于内向、退缩,他们更像是受伤的“心灵流浪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苦苦挣扎。这些污名化的标签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于害怕受到歧视,部分患者可能隐瞒病情,从而加剧了孤独感和病耻感。而破除误解的关键在于:让公众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科学真相,营造理解与包容社会环境,帮助患者重拾希望和尊严。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照护需要多层面综合干预。
1.药物为主:
精神分裂症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控制症状,随意停药或减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家属要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可以设置服药提醒,将药物放在显眼的地方,耐心向患者解释服药的重要性,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
2.心理为辅:
患者往往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绪。通过陪伴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绘画、音乐、阅读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缓解不良情绪。
3.营造稳定的生活环境:
日常生活护理也需要细致入微,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和活动时间,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精神状态。同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舒适,营造一个温馨、稳定的生活氛围。
4.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随着病情的稳定,可以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从简单的邻里交流开始,逐渐过渡到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能力,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工作或学习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找回自我价值。
精神分裂症虽然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回归有质量的生活。我们需要摒弃偏见与歧视,用理解和关爱为患者驱散心灵的阴霾,帮助他们重新拥抱阳光。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包容、温暖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能感受善意与希望。
精神一科位于C区2、3楼,主要收治60周岁(不含)以下的成年精神障碍患者,重点开展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诊治和相应的护理。
二楼护士站:023-65180141
三楼护士站:023-65763190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被误解为 “疯子”或“多重人格”,甚至与暴力挂钩。 这些刻板印象源于缺乏科学认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障碍,并非“想太多”或是性格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拨开迷雾,了解其真实面貌与护理之道。
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与遗传、大脑发育/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谷氨酸)功能失调,以及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如早年创伤、应激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幻听困扰:在周围没有相应的人或物的情况下,听到不存在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
妄想连连:坚信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比如总认为自己被跟踪、被监视等。
情感淡漠:对生活失去兴趣,缺乏社交主动性,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现淡漠。
影视作品中常将精神分裂症患者描绘成“危险分子”。但实际上,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无暴力倾向,反而更倾向于内向、退缩,他们更像是受伤的“心灵流浪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苦苦挣扎。这些污名化的标签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于害怕受到歧视,部分患者可能隐瞒病情,从而加剧了孤独感和病耻感。而破除误解的关键在于:让公众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科学真相,营造理解与包容社会环境,帮助患者重拾希望和尊严。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照护需要多层面综合干预。
1.药物为主:
精神分裂症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控制症状,随意停药或减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家属要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可以设置服药提醒,将药物放在显眼的地方,耐心向患者解释服药的重要性,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
2.心理为辅:
患者往往存在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和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绪。通过陪伴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绘画、音乐、阅读等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缓解不良情绪。
3.营造稳定的生活环境:
日常生活护理也需要细致入微,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和活动时间,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精神状态。同时,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舒适,营造一个温馨、稳定的生活氛围。
4.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随着病情的稳定,可以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从简单的邻里交流开始,逐渐过渡到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能力,帮助其寻找合适的工作或学习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找回自我价值。
精神分裂症虽然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可有效控制症状,回归有质量的生活。我们需要摒弃偏见与歧视,用理解和关爱为患者驱散心灵的阴霾,帮助他们重新拥抱阳光。同时,也希望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包容、温暖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都能感受善意与希望。
精神一科位于C区2、3楼,主要收治60周岁(不含)以下的成年精神障碍患者,重点开展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诊治和相应的护理。
二楼护士站:023-65180141
三楼护士站:023-6576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