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新闻中看到
某某人以极其暴力的手段
随机伤害与他毫不相干的路人
往往会怀疑这类人可能有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
心理医生表示,反社会型人格并不一定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也有可能是身边不易察觉的“正常人”,如Babiak和Hare 2007在调查美国病理现象后写下的《衣冠禽兽》中的诸多角色。
它属于一种人格障碍,常见于18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核心特征是:长期无视社会规则和他人权利,缺乏同理心和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反社会”并非“反对社会”,而是指其行为违背社会规范,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反社会型人格的典型症状:
1.得不到就毁灭
原始性嫉妒是反社会型人格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得不到就毁灭地原始性欲望,比如遇到“熊孩子”想要你的乐高,你不愿意给他,于是他就趁你不注意将乐高摔碎。这种在生活中追逐目标失败后转为对目标的诋毁,是所有反社会个体的共同特征。
2.自命不凡
由于成长环境缺乏束缚,反社会型人格会在童年时期产生无所不能的感觉,当他们长大成人,全能幻想充斥着大脑,外化的特征就是“自命不凡”。
3.冲动行为
反社会型人格生性冲动,无法从控制冲动中获得自尊体验,他们难以忍受焦虑,于是他们将所有的焦虑通过行动得到释放,例如,摔东西,不高兴就夺门而出,家暴等等。
4.操纵他人
以操纵为乐,喜欢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喜欢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甚至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将当事人操纵。
5.愉悦阈值较高
反社会型人格无法通过实际关系来习得各种体验,其感受愉悦的阈限值也高于平均水平。多数人可以通过美妙的乐曲,自然的美景或是工作的顺利来获得情感的满足,但他们需要更加激烈且震撼的体验,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6.视表达情绪为懦弱
对于反社会型人格而言,情绪就是软弱无力的象征。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情绪的流露,也不愿意承认,如果你看到一个反社会型人格真情流露一定要谨慎,大概率是他操纵的手段。
遇到反社会人格障碍应该怎么办?
1.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减少单独接触机会。反社会人格者往往缺乏共情且易冲动,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能降低被操控或伤害的风险。
2.设定清晰边界:明确拒绝不合理要求,用简洁坚定的语言表达立场(如“这不在我的接受范围内”)。避免解释过多理由,防止对方利用漏洞纠缠。
3.保持冷静:如果不得已产生互动,切记不要激怒对方。反社会人格自尊膨胀且敏感,容易冲动。
4.记录证据并求助:保存骚扰、威胁等行为的文字/录音证据,及时向警方、心理咨询师或法律机构寻求专业支持。切勿自行“感化”对方,此类人格障碍需专业干预。
理解不等于纵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但绝不能纵容伤害行为。如果你身边有人患有ASPD,在与他们互动时,始终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或者你的情绪健康受到影响,寻求帮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从新闻中看到
某某人以极其暴力的手段
随机伤害与他毫不相干的路人
往往会怀疑这类人可能有
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
心理医生表示,反社会型人格并不一定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也有可能是身边不易察觉的“正常人”,如Babiak和Hare 2007在调查美国病理现象后写下的《衣冠禽兽》中的诸多角色。
它属于一种人格障碍,常见于18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核心特征是:长期无视社会规则和他人权利,缺乏同理心和责任感。需要注意的是,“反社会”并非“反对社会”,而是指其行为违背社会规范,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反社会型人格的典型症状:
1.得不到就毁灭
原始性嫉妒是反社会型人格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得不到就毁灭地原始性欲望,比如遇到“熊孩子”想要你的乐高,你不愿意给他,于是他就趁你不注意将乐高摔碎。这种在生活中追逐目标失败后转为对目标的诋毁,是所有反社会个体的共同特征。
2.自命不凡
由于成长环境缺乏束缚,反社会型人格会在童年时期产生无所不能的感觉,当他们长大成人,全能幻想充斥着大脑,外化的特征就是“自命不凡”。
3.冲动行为
反社会型人格生性冲动,无法从控制冲动中获得自尊体验,他们难以忍受焦虑,于是他们将所有的焦虑通过行动得到释放,例如,摔东西,不高兴就夺门而出,家暴等等。
4.操纵他人
以操纵为乐,喜欢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喜欢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善于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甚至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将当事人操纵。
5.愉悦阈值较高
反社会型人格无法通过实际关系来习得各种体验,其感受愉悦的阈限值也高于平均水平。多数人可以通过美妙的乐曲,自然的美景或是工作的顺利来获得情感的满足,但他们需要更加激烈且震撼的体验,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6.视表达情绪为懦弱
对于反社会型人格而言,情绪就是软弱无力的象征。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情绪的流露,也不愿意承认,如果你看到一个反社会型人格真情流露一定要谨慎,大概率是他操纵的手段。
遇到反社会人格障碍应该怎么办?
1.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减少单独接触机会。反社会人格者往往缺乏共情且易冲动,物理和心理上的距离能降低被操控或伤害的风险。
2.设定清晰边界:明确拒绝不合理要求,用简洁坚定的语言表达立场(如“这不在我的接受范围内”)。避免解释过多理由,防止对方利用漏洞纠缠。
3.保持冷静:如果不得已产生互动,切记不要激怒对方。反社会人格自尊膨胀且敏感,容易冲动。
4.记录证据并求助:保存骚扰、威胁等行为的文字/录音证据,及时向警方、心理咨询师或法律机构寻求专业支持。切勿自行“感化”对方,此类人格障碍需专业干预。
理解不等于纵容: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但绝不能纵容伤害行为。如果你身边有人患有ASPD,在与他们互动时,始终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或者你的情绪健康受到影响,寻求帮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