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因遭受校园霸凌却未能及时获得家长帮助的孩子,ta们不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还可能从此变得不愿意去学校,甚至需要换更学校或休学。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家长更全面地认识校园霸凌,掌握正确的应对思路和方法,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成为ta最坚实的依靠。
一、校园霸凌有哪些类型?
校园霸凌并不只有“动手打人”才算,它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
(一)身体霸凌
这是最容易识别的一种形式,表现为推搡、踢打、抢夺或破坏财物、扇耳光、勒索钱财或物品、强令跑腿等。
(二)言语霸凌
这是最常见,但也最容易被成年人忽视的一种形式。它的伤害无形却持久,比如嘲笑、辱骂、取恶意绰号、人身攻击(针对外貌、家庭、能力等)、恐吓、散布谣言或当众羞辱。
(三)社交霸凌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拳头”,常通过破坏他人的社会关系来实施伤害,尤其在女孩中较为常见。具体包括联合孤立、排挤(比如“不准你跟ta玩”)、背后说坏话、恶意破坏他人友谊或社交活动等。
(四)网络霸凌
随着互联网普及,这种形式的霸凌逐渐增多。它打破时空限制,让受害者难以逃避。例如在社交媒体、群聊或论坛上发布侮辱、威胁或嘲笑性的内容;冒充他人散布虚假信息;恶意创建投票或话题;故意将受害者排除在群聊之外;甚至泄露他人隐私。
二、家长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当孩子主动向你诉说被欺负的经历,说明ta自己已难以应对,这是孩子求助的信号。家长请一定认真对待,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第一时间提供情感支持
1.肯定孩子的勇气。可以说:“告诉我这件事一定很不容易,谢谢你信任我。”
2.确定责任归属。可以说:“这不是你的错,是对方的行为错了。”
3.避免消极回应。千万不要说“为什么你不反抗?”“为什么不早点说?”“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当没听见”“他打你你就躲远点”这类话。孩子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第二步: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
1.立即联系关键人物。尽快联系班主任,或根据需要联系心理老师、德育处负责人。建议尽量预约面谈,以便更清晰、深入地沟通。
2.准备沟通内容。
(1)发生了什么:时间、地点、涉及人物和具体行为。
(2)带来的影响:对孩子情绪、行为和学习的影响。
(3)希望怎样处理:明确表达你希望学校如何介入。
请学校作为第三方协调处理,同时家长也应留意保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受伤照片等)。
三、如果学校处理效果有限,还可以寻求以下外部支持资源
★110:公安报警电话,任何紧急情况均可拨打。
★12355:共青团中央设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电话,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咨询。
★12309:最高人民检察院下设的全国检察服务热线,可举报校园霸凌、性侵害、家庭暴力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
★12377:中央网信办下设的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号码,遭遇网络暴力、隐私泄露可求助。
★12337:全国扫黑除恶举报电话,用于举报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欺凌行为。
★各地教育局电话:可通过网络查询,反映情况并请求协调处理。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既要教育孩子不做霸凌者,也要学会不做沉默的受害者。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真正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守护孩子,让每一个少年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勇敢、自由地长大。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因遭受校园霸凌却未能及时获得家长帮助的孩子,ta们不仅身心受到严重伤害,还可能从此变得不愿意去学校,甚至需要换更学校或休学。希望通过本文,帮助家长更全面地认识校园霸凌,掌握正确的应对思路和方法,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成为ta最坚实的依靠。
一、校园霸凌有哪些类型?
校园霸凌并不只有“动手打人”才算,它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
(一)身体霸凌
这是最容易识别的一种形式,表现为推搡、踢打、抢夺或破坏财物、扇耳光、勒索钱财或物品、强令跑腿等。
(二)言语霸凌
这是最常见,但也最容易被成年人忽视的一种形式。它的伤害无形却持久,比如嘲笑、辱骂、取恶意绰号、人身攻击(针对外貌、家庭、能力等)、恐吓、散布谣言或当众羞辱。
(三)社交霸凌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拳头”,常通过破坏他人的社会关系来实施伤害,尤其在女孩中较为常见。具体包括联合孤立、排挤(比如“不准你跟ta玩”)、背后说坏话、恶意破坏他人友谊或社交活动等。
(四)网络霸凌
随着互联网普及,这种形式的霸凌逐渐增多。它打破时空限制,让受害者难以逃避。例如在社交媒体、群聊或论坛上发布侮辱、威胁或嘲笑性的内容;冒充他人散布虚假信息;恶意创建投票或话题;故意将受害者排除在群聊之外;甚至泄露他人隐私。
二、家长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当孩子主动向你诉说被欺负的经历,说明ta自己已难以应对,这是孩子求助的信号。家长请一定认真对待,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第一时间提供情感支持
1.肯定孩子的勇气。可以说:“告诉我这件事一定很不容易,谢谢你信任我。”
2.确定责任归属。可以说:“这不是你的错,是对方的行为错了。”
3.避免消极回应。千万不要说“为什么你不反抗?”“为什么不早点说?”“他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当没听见”“他打你你就躲远点”这类话。孩子此刻最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理解和支持。
第二步:积极与学校沟通合作
1.立即联系关键人物。尽快联系班主任,或根据需要联系心理老师、德育处负责人。建议尽量预约面谈,以便更清晰、深入地沟通。
2.准备沟通内容。
(1)发生了什么:时间、地点、涉及人物和具体行为。
(2)带来的影响:对孩子情绪、行为和学习的影响。
(3)希望怎样处理:明确表达你希望学校如何介入。
请学校作为第三方协调处理,同时家长也应留意保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受伤照片等)。
三、如果学校处理效果有限,还可以寻求以下外部支持资源
★110:公安报警电话,任何紧急情况均可拨打。
★12355:共青团中央设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电话,提供心理支持和法律咨询。
★12309:最高人民检察院下设的全国检察服务热线,可举报校园霸凌、性侵害、家庭暴力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
★12377:中央网信办下设的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号码,遭遇网络暴力、隐私泄露可求助。
★12337:全国扫黑除恶举报电话,用于举报涉及黑恶势力的校园欺凌行为。
★各地教育局电话:可通过网络查询,反映情况并请求协调处理。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既要教育孩子不做霸凌者,也要学会不做沉默的受害者。只有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真正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用正确的方式守护孩子,让每一个少年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勇敢、自由地长大。